BBC專訪小風探討跨性別 28歲小風:我愛的人不分男女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19/02/22 17:57

最後更新: 2019/02/22 18:54

分享:

分享:

小風接受BBC訪問憶對性別的體驗。

性別酷兒(Genderqueer)、泛性戀者小風,2017年曾接受TOPick訪問,分享自己突破框框的性別體驗。近日小風再接受BBC專訪,2年間,小風逐漸發現性別、性向、打扮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概念,亦無特定掛鈎的標準,她稱自己為跨性別界下的「性別流動者」,不分男或女,可時而交替。

社會對跨性別缺乏認知,小風在BBC訪問中,講述自己對性別的看法。她指自己不完全是男,亦不完全是女:「性小眾在社會上受盡壓迫,因而不敢向人訴說自己的故事。」故她選擇站出來,希望外界了解。

小風指出,中學時發現自己愛上女性,當時認為自己是女同性戀者,加上父親是該校副校長,所以一直對自己的性取向很遏抑。

(小風提供照片)

曾對性別概念存疑

小風受訪時指,小時候跟一般女生沒大分別,束長頭髮,家中有不少洋娃娃,亦於女校成長,於性別和性向沒大概念。直至中學遇上長髮女同學,對方直指她的性向不正常,才令她意識到同性戀是禁忌。縱使這樣,也交過女朋友,開始想作男性化打扮。

接觸得愈多跨性別者,小風愈發現自己非女同志,而是抗拒自己某部分的身體特徵。不止這樣,她更發現自己對男性亦感興趣,同時希望對方把自己視之為男性去愛,故性向、性別對她而言,不是非黑即白的課題。迷惘亦曾經令她抑鬱,想過自殺。

童年時小風。(小風提供照片)

不做手術的改變

2年前小風接受TOPick訪問,曾表示自己不想動手術,風險高亦不是自己的理想做法,故她開始不停做運動,透過健身鍛煉體型,把胸部練方、擁有一排腹肌。當時她說:「外國的跨性別者中,不做手術是主流,但亞洲卻較男女二元,做手術才是主流。」

而近日她在BBC的訪問中提及,既接納了自己的女性身分,同時消化了「跨性別男性」的性別認同。但最重要的,是堅信性別不規限於二元選項內,就像衣服本身可以是中性的,但社會主流標準下,卻潛在劃分了性別。

(小風提供照片)

當年參加健美比賽要穿Bikini,小風曾有一段時間覺得很抗拒。惟後來嘗試不將Bikini視為「女人嘢」,即可接受。她於BBC訪問片段內指:「許多人感受到被冒犯,原因有好多,特別是當遇到跟自己不一樣的人,如把自己歸類在男女二元性別外的人。」

她強調:

社會一直教導的是,人只有兩種性別。在那以外的人,任何異類都是不正常和壞的。_

小風曾在女更衣室內被投訴,外型被其他女性質疑並投訴,她指:「不能只用胸來決定是男人還是女人,性別可以多元、流動,我就是我。」現在小風指自己是「性別流動者」,同時擁有兩種身分。

她曾解釋自己愛上的人不分性別,可以愛上男人、女人、跨性別者、男同性戀者、女同性戀者等,沒範圍的。愛上一個人,可不論性別認同或性取向。

積極為自己發聲

近年社會對同性戀的關注度有所提升,惟跨性別被標籤的情況依然存在。小風渴望透過主動踏入社會,參與平權和倡議活動,跟更多人分享自己的想法,推動社會認識和接納。

她又指,跟家人間已不討論性別和性向的問題,也有帶女朋友回家吃飯:「我是否感到迷惘,不是由你去決定。讓其他人知道我們的存在,十分重要。」

撰文 : 吳霆俊 TOPick 記者